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戴森发布《全球灰尘研究报告》 工程师揭秘“看(2)

来源:结构工程师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V15 Detect无绳吸尘器作为戴森迄今为止最强劲 、最智能的无绳吸尘器,不仅提供了高达230AW的吸力,还采用了激光探测 、压电式声学传感器、灰尘分类统计

V15 Detect无绳吸尘器作为戴森迄今为止最强劲 、最智能的无绳吸尘器,不仅提供了高达230AW的吸力,还采用了激光探测 、压电式声学传感器、灰尘分类统计等“可视化”清洁技术,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直观科学的除尘体验,营造更加洁净健康的居家环境,更为市场竖立了全新的技术标杆。

戴森硬件工程师团队负责人胡宏飞表示:“帮助人们理解清洁‘看不见的灰尘'重要性的第一步,就是让以前肉眼不可见的灰尘现在都能‘看得见',这也是我们开发和设计‘可视化'技术的初衷。”

在V15 Detect 无绳吸尘器的纤巧软绒吸头上,戴森的工程师为其配备了激光探测技术,能在离地 7.3 毫米的高度,以向下 1.5°的精准角度,从刷条的底部照射而出,使灰尘阴影与地面形成鲜明对比,让肉眼不易见的微小颗粒在绿色激光的照射下清晰显现,避免用户对于灰尘的遗漏或者反复清洁。

谈及这一技术,胡宏飞分享道:“这源自工程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经验,当光从窗户照过来的时候,你就能很清晰地看到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这是因为灰尘颗粒通过对光线的反射,造成的一种对比效果。我们就想可不可以把这种经验带到产品设计中,这也是我们在使灰尘可视化中加入激光二极管的最初灵感。”

不仅如此,戴森希望用户能够清晰地感知日常清洁的过程与效果,进而实现整个清洁过程的可视化。内置的压电式声学传感器对吸入的灰尘进行每秒15000次监测,结合戴森的独特算法,根据颗粒物的大小和数量进行分类并直观地呈现在LCD屏幕上,提供科学的除尘证明。戴森的工程师们利用自己的智慧让再小的微尘也无所遁形,每一次清洁效果都清晰可见。

除此之外,面对床垫、沙发、宠物窝等软装家具,戴森V15 还配备了多元化的吸头配件,帮助用户轻松实现覆盖整屋的“多维立体”清洁。尤其是防缠绕螺旋形吸头,采用锥状的刷条和特定角度的刷毛,可将吸入的毛发螺旋甩入集尘筒,避免头发缠结在吸头刷条上,同时内置马达,方便床垫、家居织物装饰、和其它特定位置的针对性清洁。

让“看不见的灰尘”无所遁形、促使家居清洁更加多维和便捷显然还不足以让戴森的工程师们对自己的“作品”足够满意。

胡宏飞告诉记者:“我们非常注重灰尘研究的结果,通过了解灰尘,再反馈到产品设计上,以此长期完善我们的产品设计,并不断地提出新的方向。例如考虑到‘看不见的灰尘'颗粒物引发的‘二次污染'问题,戴森V15的五重整机密封HEPA过滤系统使吸尘器在清洁的过程中吸附并牢牢锁住99.97%小至0.1微米看不见的颗粒物,并且有效保证污染气流不会逃逸出来,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最后,胡宏飞也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对中国本土的灰尘调研,结合数据的反馈进一步设计出更加适合并且符合中国家居真实情况的产品。

通过本次访谈,我们对室内尘的成分、深度清洁的意义,以及戴森以可视化清洁科技为代表的整屋“多维立体”的深度清洁解决方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在这背后的,则是戴森工程师30年来潜心灰尘研究的孜孜不倦。


文章来源:《结构工程师》 网址: http://www.jggcszz.cn/zonghexinwen/2022/0315/784.html



上一篇:戴森发布全球灰尘研究报告 工程师揭秘“看不见
下一篇:当好“神经系统工程师”

结构工程师投稿 | 结构工程师编辑部| 结构工程师版面费 | 结构工程师论文发表 | 结构工程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结构工程师》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