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结构工程师》期刊栏目[06/01]
- · 结构工程师版面费是多少[06/01]
- · 《结构工程师》投稿方式[06/01]
戴森发布《全球灰尘研究报告》 工程师揭秘“看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室内灰尘就像是威力巨大的“隐形战机”,而人眼就像是传统雷达,知道它的存在却往往很难察觉。对于室内清洁而言,相比于肉眼可见的果皮、纸屑、纺织物纤维等灰尘,更大的健康
室内灰尘就像是威力巨大的“隐形战机”,而人眼就像是传统雷达,知道它的存在却往往很难察觉。对于室内清洁而言,相比于肉眼可见的果皮、纸屑、纺织物纤维等灰尘,更大的健康威胁来自于那些“看不见的灰尘”。近日,戴森发布了2022年《全球灰尘研究报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1个国家的12,309名受访者进行了深入调研,揭示了中国家庭在清洁观念和习惯等方面的多重矛盾和差异,为开发和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深度清洁方案提供了深刻洞察。
为了帮助公众更快、更深入地了解家居深度清洁的意义与科学方式,戴森微生物研究科学家、戴森硬件工程师团队负责人与媒体分享并解读了此次《全球灰尘研究报告》所揭示的中国家庭家居环境清洁领域的调研结果。
报告显示,在中国,认为灰尘对人体无害的受访者比例从2020年的36%下降至2021年的28%。显然,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灰尘与疾病(如哮喘)可能存在关联,但实际上他们仍然不了解这些症状和潜在的健康隐患的“始作俑者”往往是那些“看不见的灰尘”。
在中国受访者中,只有3%的人认为尘螨排泄物也是灰尘的主要来源之一,更有36%的受访者对这尘螨排泄物这一灰尘的关键成分感到非常惊讶。此外,仅有23%的人认识到尘螨排泄物是可能引发过敏症状的主要诱因之一。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卫涛涛博士指出:“大部分螨虫体型微小且肉眼几乎不可见,既不分泌毒液也因为行动缓慢不具备捕猎技能,但仍然对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螨虫的排泄物是典型的过敏原,可以在敏感人群中引起过敏反应,具体表现为出现皮肤瘙痒、鼻塞流涕、呼吸不畅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哮喘等疾病的反复发作。”?
受制于不全面的认知,中国受访者在清洁习惯上也同样陷入了“勤而不精”的怪圈。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受访者对家中的灰尘感到“极度担忧”(这个比例高达38%),这也体现在了人们的清洁习惯上,报告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中国受访者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深度清洁,大大高于全球均值的63%。但与此同时,52%的中国受访者在日常居家清洁中依然处于“被动清洁”——肉眼看见灰尘时才进行打扫清洁。
?“对于我们看得见的灰尘,其实大家都知道怎么清理,但是‘看不见的灰尘'往往藏得比较深,而且当家里面的灰尘已经看得见,说明‘看不见的灰尘'也已经积累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了,” 戴森微生物研究科学家Joanne Kang解释道,“所以清洁的时候不止要关注硬质的表面,软质的表面往往是我们需要去更加关注的地方,同时也是我们家居清洁当中常常存在的盲区。”
包括沙发、床褥、窗帘等在内的室内软装,作为容易滋生尘螨、积攒尘螨排泄物的“温床”,依然是大部分中国家庭的清洁盲区。尤其是床垫,尽管人们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但仍有接近七成(69%)的中国受访者在日常清洁中仍然忽略了床垫除尘。
Joanne Kang告诉记者:“这些经常被人们忽视的地方,反而是最容易滋生有害灰尘成分的地方。人睡觉的时候会排出汗液并掉落皮屑,皮屑是尘螨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同时床垫、沙发等软装结构里有非常多的纤维,环境很暗,同时也容易锁住水分,从而形成湿度、温度还有光照度都非常适宜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尘螨是可以在大量繁殖的同时每天排出大量排泄物颗粒等灰尘构成。”
报告呈现了中国受访家庭在家居清洁认知、行为和方式上的领先性与局限性,而这也成为了戴森工程师们解决家居深度清洁难点和痛点的重要出发点。
本着“解决他人容易忽视的问题”的初心,戴森在过去30年中潜心开展室内灰尘领域的研究,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微生物实验室和尘螨培育室,不断钻研如何高效清洁“看不见的灰尘”。此次发布的2022年《全球灰尘研究报告》正是灰尘研究的重要部分,帮助工程师们得以从对消费者认知与行为方式的深刻洞察出发,引领颠覆性的产品技术创新,助力用户创造更加洁净、健康、舒适的家居环境。
在本次与媒体的线上沟通中,这项体现了戴森工程师智慧与创新的结晶——配备了 “可视化”科技,以及卓越的整机密封HEPA过滤系统的戴森V15 Detect无绳吸尘器无疑也成为了媒体最感兴趣的话题点,我们也就此与戴森工程师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章来源:《结构工程师》 网址: http://www.jggcszz.cn/zonghexinwen/2022/0315/784.html
上一篇:戴森发布全球灰尘研究报告 工程师揭秘“看不见
下一篇:当好“神经系统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