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数字建造成建筑业升级重要途径

来源:结构工程师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熊正朝介绍,通过运用5G、大数据、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他们搭建了“5G智慧工地”综合管理平台,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与施工现场深度融合,既提高了工

熊正朝介绍,通过运用5G、大数据、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他们搭建了“5G智慧工地”综合管理平台,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与施工现场深度融合,既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保证工程顺利实施,也降低施工现场管理成本,加快实现绿色建造、生态建造和智慧建造。

在熊正朝看来,数字赋能让施工变得更加精细化、轻量化,施工管理也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搭建信息模型虚拟建造,工程在开工就能模拟大部分施工工序,解决大部分看不见或者想不到的问题,或者对很多不能预见后续情况的做法通过数字建模进行优化,施工人员在每一个工序开始前就能真正介入,摒弃传统的以“见招拆招”“摸着石头过河”形式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数字赋能、模拟建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引入数字化管理平台,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时上传至管理平台,项目决策者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工程动态,并能快速发现问题,做出决策,调配资源。

厉维军介绍,台州市聚焦住宅工程质量和品质提升,着力破解房屋信息难获取、工程验收难放心、收房标准难把握、群众投诉难解决“四难”问题,打造“安心收房”场景,实现“建设信息一屏观、质量情况一点得、房产服务一码通、知情维权一键达”。

本报记者 亢 舒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于广大建筑业企业而言,战略转型、思维转变、技术积累、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不断积累、迭代,逐渐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数据资产。建筑业企业须抓住数字化时代发展的新机遇,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为打造“中国建造”品牌而努力。

来源:经济日报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建筑业将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锦章认为,数字建造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建筑业应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依托新一代数字技术,将大数据、云计算、BIM技术、3D打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建筑设计、建造、运维全过程全要素向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转变,同时带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业务模式、管理模式、生产方式的优化、重构与升级。

数字建造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建筑业应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建筑设计、建造、运维全过程全要素向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转变。

有了“安心收房”场景这样的数字化平台,倒逼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工程质量和品质。场景上线10个月来,台州市全部在建住宅项目共套房子均上线,10.5万多名群众通过“浙里办”客户端参与质量监管,因工程质量引起的信访数量同比下降33.1%,质量问题解决满意率达82%,“安心收房”场景获得了广大居民的好评。

走进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的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工地,施工正在紧张进行中。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项目总工程师熊正朝告诉记者,医疗工程专业性强、要求高,不仅结构体量大,组织及材料管理难度高,而且管线排布难度大。依托高标准的数字化建设,目前项目施工推进顺利,确保了高质量施工。

与此同时,数字化能够在推进工程质量监管效率提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浙江省台州市住建局副局长厉维军告诉记者,台州市打造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云治理”实现数字智能管理全集成,通过“云监测”实现质量管理全闭环,通过“云服务”实现群众收房“全省心”。


文章来源:《结构工程师》 网址: http://www.jggcszz.cn/zonghexinwen/2022/0927/872.html



上一篇:记者探访北海市铁山港公用码头泊位建设现场
下一篇:全球连线|“非洲第一高楼”的建筑安全“守护

结构工程师投稿 | 结构工程师编辑部| 结构工程师版面费 | 结构工程师论文发表 | 结构工程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结构工程师》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